首頁

【實驗室簡介】

名稱:  無線通訊實驗室                               
位置:  ED 717 (工程四館717室)
電話:  03-5712121 ext: 54579   
E-mail:  huangcc@nctu.edu.tw

 本實驗室成立於1993年,主要研究方向在於設計行動與無線通訊系統及網路,理論與實務並重. 近10年主要研究方向為基於巨量天線和毫微米頻段傳輸之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 ( MDMA: an MAC proposal for B5G mobile radio ), 研究內容包含蜂巢式系統架構,時框與頻率同步,基地台搜尋,調變/解調/編碼,資料偵測,多重進接,功率控制,干擾控制,系統容量提昇等方面. 實驗室的訓練旨在培養同學對行動通訊領域的學習興趣與研發能力.實驗室同學與老師,同學彼此間互動良好; 主要研究成果皆由老師與學生討論後產出,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會議論文,或申請相關專利.已指導超過10位博士生和100位碩士生(另有6位碩士生在國內外其他實驗室得到博士學位),畢業同學多在國內產業界,學校,和研發單位服務 .

【電信:電機資訊領域的主流】 (摘自原交大電信所網頁 )

每個時代,都有「龍頭產業」,其他的產業因其與龍頭的關係或疏或近而有較緩慢或快速的進步。就我國而言,「電機資訊」無疑就是近十餘年來的「龍頭產業」,其他相關的如電機資訊產品的模具開發、積體電路所需要的化工製程,與半導體關連的電子材料,甚至最近甚囂塵上的奈米材料等之發展也因而得到重視。在「電機資訊」這個領城中,電機通訊(即電信),從上世紀末開始就再度躍上龍頭中的龍頭寶座。電信的快速、大量、多樣、精準(失真度小)、成本經濟、使用方便、不受時空限制等要求大大促進了資訊(電腦)、材料、電子工程等領域的進步;另一方面,舉凡資訊、材料及積體電路的進展,都使得電信技術與應用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與動力,也帶動電信技術之發展一日千里。例如,大部分民眾尚在使用第二代及第三代無線行動通訊系統(如GSM、PHS、WCDMA)時,大學或研究機構已在研發或設計第四代無線行動通訊系統或技術,這也造就許多的研發空間並吸引全球許多資金與優秀人才投入電信相關行業。以麻省理工學院(MIT)為例,全校學生有1/3 以上都集中在電機資訊學系, 而其中與電機通訊有關的佔了最大的比例。另外,有超過36萬會員,全球最大的專業組織,「(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IEEE)的原名就叫「無線電工程學會」(Institute of Radio Engineering,IRE),通訊,尤其是無線通訊在電機電子界的歷史地位由此可見。

在國內也不例外,有鑑於電信產業的火車頭作用,我國政府正積極推動「M台灣計畫」,並將此列入台灣新十大建設之一,以行動服務、行動生活、行動學習等無線寬頻應用為主軸,預計建立10個行動城市,並帶動800萬無線上網用戶,目標設定在2008年產值增加四倍,達到上兆元,成為繼半導體、影像顯示產業之外的「第三兆產業」,進而提升台灣的行動商務應用競爭力至全球前5名,可見通訊科技已成為現今發展的主流,前景一片看好;而以往大家熟悉的3C產業,更因為電信的加入(資訊、消費性電子及數位內容)促成數位匯流,邁向更具有發展潛力的4C產業。另外,為了配合電信產業發展之趨勢,教育部在本系研究所成立近二十年之後,於1997年起開始陸續增設電信相關系所,希望能逐步增加電信人才,以填補此一明星產業之高等技術人才缺口。電信系成立於1966年,不論是大學部或研究所碩、博士班都是國內電信(通訊)領域歷史最悠久,教學、研究最受肯定的學術單位。教育部第一、二期的追求卓越計畫,由本系教授主持或參與的就有五個,即「前瞻性電信科技發展計畫」、「下一世代網際網路技術與應用」、「建構兆位元紀元的光電科技」、「智慧型運輸系統」以及「前曕電信微波科技發展計畫」等,居全國之冠。不但如此,不久前CHEERS雜誌的「研究所專刊」所做的調查顯示,交大電信畢業生在業界展現之專業能力,經國內前1000大企業界之評鑑,結果也是全國第一,遙遙領先其他系所,交大電信作為國內電信領域的學術龍頭,實當之無愧。

近年來交大積極地朝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前進,交大電機學院更躋身為全球前十大頂尖的電機學院,電信系與電控系身為其中的成員,兩系皆與有榮焉,但也深知電機科技是一個高度成長且發展迅速的領域,必須要不斷的創新與投入,方能在全世界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為順應未來科技整合的必然趨勢,兩系於三年前就已經開始共同合作規劃具前瞻性的電機系的大學部課程,並且在研究計畫上緊密地攜手合作,為兩系全面性的整合預作準備,期能於短期內整合為頂尖的電機工程系所。這三年來藉由課程整合與計畫合作的資源共享與經驗交流,兩系已經深切瞭解到只有在完全整合的條件下,才有可能達到頂尖一流電機工程系所的目標。

目前兩系的大學部課程已經整合成功,並正式執行兩年,在結合兩系現有師資與教學資源的有利條件下,所推出的全方位電機課程已受到全體師生的肯定,未來將進一步的納入碩士班與博士班課程,以一系兩所的規模做全面性的課程整合,這裡所稱的一系兩所包括電機工程學系(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電控工程研究所(碩士班及博士班)與電信工程研究所(碩士班及博士班),預期在此架構下,整合後的電機系不論是在教學方面,或是在研發方面,都將會有更加顯著與豐碩的成果。首先在教學方面,由於兩系原有的師資、空間與行政資源都能夠有效地應用在教學上,可安排更多的實驗課程,在學習上有利於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又可開授更多的英語授課課程,有助於提升學生英語能力,並爭取優異的國際學生;還可進一步規劃五年學碩士學程,以拔擢學業表現優異的學生及早從事研究。此外亦將推動創意專題與企業專題,積極培養學生之實作能力且讓學生能早日與企業接軌。

在研發方面,由於兩系現有師資的研究專才足以涵蓋通訊電子、電機、資訊、機械、材料、微機電、光電、生醫等重要科技,所以多年來已在電機相關科技取得多項重大的研究成果,預期在兩系整合的架構下,將更有助於研究實力與成果的分享,進一步共同規劃跨領域的研究,開發具前瞻性的計畫,朝向世界一流頂尖電機系所的目標邁進。目前交大校方也體認到兩系整合的必要性,為了鼓勵兩系積極推動,除了補助各類所需經費外,在空間規劃或行政支援都全力配合,相信在全校的努力推動與督導下,兩系整合所將帶來的正面成效是可預期的。

多年來,交大電控系和電信系兩系,無論是在師資、教學課程或研究成果等方面都有傑出的表現,更是國內高級電機人材養成的重鎮,展望未來的電機領域,無論是在生活應用或學理上的發展,亦將持續以驚人的速度前進,為因應此一科技發展趨勢,未來兩系將透過整合與重組的方式,以一系兩所的架構,分工合作,原來兩系所有的老師均歸屬於電機系,亦可依其研究領域再分屬於電控所或電信所。此外由兩系共同規劃人力與各類資源,除可保有各自原有的優勢外,在研究上還可共同開發跨領域與具前瞻性的科技,在教學上亦可提供更多結合理論與實務應用的課程,對交大及兩系之師生之學習都將有所幫助。